小儿丁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博天堂登陆
(一)发病原因
完整的hdv颗粒呈球形,直径35~37nm,内含hdv rna及hdag,其外壳为hbsag。hdv rna是hdv的基因组,由1679~1683个核苷酸组成,呈单链、环状,并可折叠成不分支的杆状结构。hdv-rna有9个编码区(orf),orf5可编码hdag。hdag是一种核蛋白,能使机体诱生抗-hdigm及抗-hdigg。抗-hdigm出现较早,一般在急性hdv感染的早期即呈阳性,恢复期逐渐消失,抗-hdigm持续高滴度提示病情慢性化。抗-hdigg出现较晚,多在发病后3~8周出现可保持多年低滴度阳性,病情活动时抗-hdigg升高。现症感染常表现为抗-hdigm阳性,既往感染则抗-hdigm阴性,而抗-hdigg阳性。抗-hd不是中和抗体,阳性时仍可有传染性。
hdv感染可明显抑制hbv dna的合成。血清学检测证明,hdag出现与血清中hbv dna减少一致,当hdag表达增加时,hbv dna减少。在hdag表达处于高峰时,hbv dna常已消失,但随着hdag阴性和抗-hd的出现,hbv dna又恢复至原来水平。既往认为hdv的装配依赖于hbsag的合成,它的复制与表达也需要hbv或其他嗜肝病毒的协助。体外转染试验证明hdv-rna的复制和hdag的表达并不需要嗜肝病毒的帮助,hdv本身可以独立完成,但在形成完整的hdv时,必须由嗜肝病毒为其提供外壳才能完成。
(二)发病机制
丁型肝炎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澄清,很可能既有hdv的直接致病作用,也有宿主免疫反应介导。
hdv可能类似hbv同样的机制,借助外壳含hbsag的pre-s1蛋白和pre-s2蛋白存在的肝细胞受体,感染肝细胞。从免疫病理发现hdag阳性肝细胞多数有不同程度的病变;原位杂交显示,肝细胞内hdv rna分布于肝细胞病变较明显的区域;有人用hdag重组质粒转染肝母细胞瘤hepg细胞株进行培养,短期内即见大量hdag表达,继而被转染的细胞株发生坏死。这些实验检测结果表示hdv有很强的直接细胞毒作用。又从临床资料显示,hdv与hbv重叠感染时也有无明显肝脏病变的无症状携带者;肝脏病理hdv感染的肝组织,汇管区可见炎症细胞,肝实质内淋巴细胞浸润及淋巴细胞伪足伸入肝细胞现象,hdag可能是免疫反应攻击的靶抗原。这些又提示与免疫反应有关。
《小儿丁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阅读地址:http://www.91yuer.com/yuer/443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