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节气的气候特点 立秋的节气特点有什么-博天堂登陆
我们都知道,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之中除了大暑和小暑之外最热的,而且会伴随着下雨,雨水滋润了田里的谷物,然后整个秋天丰收,那么你知道立秋节气的气候特点吗立秋的节气特点非常明显,自古以来也是四季中最受人们欢迎的丰收之季,小编就在这里,为各位朋友们介绍立秋的节气特点有什么,快来看看吧,不容错过的精彩内容!
【立秋节气的气候特点】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立秋时,北斗指向西南。从这一天起秋天开始,秋高气爽,月明风清。此后,气温由最热逐渐下降。
立秋带来的首先是天气的变化。从这一天开始,天高气爽,月明风清,气温逐渐下降,正如谚语所说:立秋之日凉风至,早上立了秋,晚上凉飕飕。立秋是古时四时八节之一,民间有祭祀土地神,庆祝丰收的习俗。
立秋到了,但并不是秋天的气候已经到来了。划分气候季节要根据气候平均温度,即当地连续5日的平均温度在22℃以下,才算真正秋天的时节。中国地域辽阔,虽各地气候有差别,但此时大部分地区仍未进入秋天气候,尤其是中国南方此节气内还是夏暑之时,同时由于台风雨季节渐去了,气温更酷热,因而中国医学对从立秋起至秋分前这段日子称之为长夏。
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
秋来最早的黑龙江和新疆北部地区也要到8月中旬入秋,北京地区的白昼也因此缩短到了14小时04分(夏至日是15小时)。天气依然很热,立秋之后仍有一伏,秋老虎依然存在。因此仍旧要注意防暑。
但是,大自然还是有了变化。出现了中午热、早晚凉的尜尜天,而且一场秋雨一场凉,十场秋雨就结霜。一般年份里,首都北京9月初开始秋风送爽,秦淮一带秋天从9月中旬开始,10月初秋风吹至浙江丽水、江西南昌、湖南衡阳一线,11月上中旬秋的信息才到达雷州半岛,而当秋的脚步到达天涯海角的海南崖县时已快到新年元旦了。
立秋相关谚语
白露身不露,秋后少游水。
雷打秋,冬半收。
立了秋,把扇丢。
立了秋,挂锄钩。
立秋处暑有阵头,三秋天气多雨水。
立秋荞麦白露花,寒露荞麦收到家。
立秋三天,遍地红。
立秋三天,寸草结籽。
立秋无雨秋干热,立秋有雨秋落落。
立秋洗肚子,不长痱子拉肚子。
立秋下雨人欢乐,处暑下雨万人愁。
立秋一场雨,夏衣高捆起。
秋不食辛辣,不食肺。
秋前北风马上雨,秋后北风无滴水。
秋前秋后一场雨,白露前后一场风。
秋天宜收不宜散。
十场秋雨要穿棉。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立秋的节气特点有什么】
立秋的到来并不表示这气候就是变得凉爽起来,这时候的天气仍然比较热的,立秋后还有一个处暑节气,处暑节气后才出暑。
民谚:大暑小暑不算暑,立秋处暑正当暑。所谓热在三伏,按照三伏的推算方法,立秋至处暑往往还处在三伏期间,所以初秋天气还很热。
热与凉的分水岭并不是在夏秋之交。所以,想要立秋后就马上凉爽还是为时尚早。立秋后,暑气一时难消,有秋老虎的余威。
古人将立秋分为三候:初侯凉风至,立秋后,我国许多地区开始刮偏北风,偏南风逐渐减少。小北风给人们带来了丝丝凉意。
二侯白露降,由于白天日照仍很强烈,夜晚的凉风刮来形成一定的昼夜温差,空气中的水蒸气清晨室外植物上凝结成了一颗颗晶莹的露珠。
三侯寒蝉鸣,这时候的蝉,食物充足,温度适宜,在微风吹动的树枝上得意地鸣叫着,好像告诉人们炎热的夏天过去了。
立秋属于中伏
古语有言:热在三伏,而却很少有人知道三伏具体的时间,其实立秋这天往往还处在中伏期间。所谓热在三伏三伏有初伏、中伏和末伏之分,它的日期是由节气的日期和干支纪日的日期相配合来决定的。
我国传统的推算方法规定,夏至以后的第3个庚日、第4个庚日分别为初伏(头伏)和中伏的开始日期,立秋以后的第-个庚日为末伏的第一天。因为每个庚日之间相隔10天,所以初伏、末伏规定的时间是10天。
又因为每年夏至节气后的第3个庚日(初伏)出现的迟早不同,中伏的天数就有长有短,可能是10天,也可能是20天。按照三伏的推算方法,立秋这天往往还处在中伏期间,也就是说,进入立秋节气并不表示气温就此下降。
正所谓热在三伏,按照三伏的推算方法,立秋至处暑往往还处在三伏期间,三伏涉及大小暑与立秋、处暑四个节气。三伏天在七八月份,副热带高压强盛,控制了中国东部大部分地区,在副高的控制之下,天气晴热高温,因此三伏天属于酷暑,所以也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
立秋的风俗
1、立秋节
立秋不仅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也表示草木开始结果孕子,收获季节到了。因此,在立秋民间有祭祀土地神,庆祝丰收的习俗。
2、吃西瓜
在南方有立秋啃秋瓜的习俗,在入秋的这一天多吃西瓜,以防秋燥,久之形成习俗。民国时期出版的《首都志》记载: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谓之啃秋。也有迎接秋天到来之意。
3、食秋桃
立秋时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个,吃完把核留起来。等到除夕这天,把桃核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人们认为这样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4、食小赤豆
从唐宋时起,还有在立秋,必须用井水服食小赤豆的风俗。取七粒至十四粒小赤豆,以井水吞服,服时要面朝西,这样据说可以一秋不犯痢疾。 民间则有在立秋时问询天气凉热的风俗。东汉崔宴《四民月令》:朝立秋,冷飕飕;夜立秋,热到头。
5、秋社
社日节,又称土地诞,是古老的中国传统节日,社日分为春社和秋社。古时代的社日节期依据干支历法来定,后来因历法变动改用阴历定节期。春社按立春后第五个戊日推算,一般在农历二月初二前后,秋社按立秋后第五个戊日,约新谷登场的农历八月。社日节现在民间一般举办春社,南方沿海地区仍沿祭社(土地神)习俗,每到社日节时,普遍奉祀土地神。古代把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都叫社,按照我国民间的习俗,每到播种或收获的季节,农民们都要立社祭祀,祈求或酬报土地神。
6、晒秋
每年立秋,随着果蔬的成熟,篁岭进入了晒秋最旺季节。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在湖南、江西、安徽等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或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这种村民晾晒农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场景,逐步成了画家、摄影家追逐创造的素材,并塑造出诗意般的晒秋称呼。
7、秋忙会
秋忙会一般在农历七八月份举行,是为了迎接秋忙而做准备的经营贸易大会。有与庙会活动结合起来举办的,也有单一为了秋忙而举办的贸易大会。其目的是为了交流生产工具,变卖牲口,交换粮食以及生活用品等。其规模和夏忙会一样,设有骡马市、粮食市、农具生产市、布匹、京广杂货市等。现今把这类集会,都叫做经济贸易交流大会。过会期间还有戏剧演出、跑马、耍猴等文艺节目助兴。
8、秋收互助
秋忙开始,农村普遍有秋收互助的习俗,你帮我我帮你,三五成群去田间,抢收已经成熟的玉米。一料玉米要搬四次:头茬、二茬、三茬、捞空茬。妇女、老人、十来岁的小孩,他们手提竹笼,一排接一排,一株接一株,挨着个儿去搬。切忌猴子搬玉米,搬一个撂一个。而是搬一个放在笼子里,然后放在地头玉米穗堆子里,最后用大车拉回家。头茬先搬已经成熟了的玉米穗,未成熟的玉米穗,留下来二茬再去搬。二茬、三茬是用同样的办法去搬。最后捞空茬,把剩余的玉米穗,不管老嫩、一齐搬回家中。看谁家的玉米成熟的早,先给谁家搬,既不违农时,又能颗粒归仓。
9、秋田娱乐
秋天,特别是秋忙前后,农事虽忙,秋种秋收,忙得不亦乐乎!但忙中也有乐趣,常见一些青年人和十余岁的孩子,在包谷、谷子、糜子生长起来以后,特别是包谷长成一人高,初结穗儿的时候,田间里正是他们玩耍、做戏的场所。他们把嫩包谷穗搬下来,在地下挖一孔土窑,留上烟囱,就是一个天然的土灶,然后把嫩包谷穗放进去,到处拾柴禾,包谷顶花就是很好的燃料,加火去烧。一会儿一全窑的包谷穗全被烧熟了,丰硕的包谷宴就在田间举行。这种秋田里的乐趣,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
10、贴秋膘
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因为人到夏天,本就没有什么胃口,饭食清淡简单,两三个月下来,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秋风一起,胃口大开,想吃点好的,增加一点营养,补偿夏天的损失,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在立秋这天各种各样的肉,炖肉烤肉红烧肉等等,以肉贴膘。
《立秋节气的气候特点 立秋的节气特点有什么》阅读地址:http://www.91yuer.com/yuer/259445/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