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主义,真的并不完美-博天堂登陆
在目前的高校,尤其是著名高校,有很多优秀的学生入学后,不能适应更大范围的竞争,他们会出现很多心理的问题,在对这些心理问题进行统计时,发现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不能面对别人的更优秀。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一个完美主义者,他们的内心自我认可度不高,过于依赖别人的评价,成人后,生活的所有目标就是要在不断的竞争中获胜,这样才能维持他们的自信。因此任何的失败和错误,都是不能容忍和承受的。他们永远不要失败,永远不犯错误,永远在追求完美。他们深信:如果我是最优秀的,就会得到爱。但是同时,无论多么成功,他们都不能享受自己的安逸的人生,因为他们会认为自己还没有足够的成功,自己还需要继续努力。因此只有成功才能让他们体验到自己的强大,才能让他们具有成就感,而失败,只能使他们自卑。
1991年,美国爱荷华大学发生了一起非常著名的枪击案,中国学生卢刚由于不满他的师弟在他之前拿到博士学位,认为导师对待自己的态度非常不公正,为了报复导师和师弟,卢刚枪击六人,五人毙命,其中包括四位世界著名太空物理专家,最后,卢刚饮弹自尽。这件事震惊了华人世界,大家都在讨论中国的教育,认为是教育的失败,造就了极端的人格。但是,在我一遍又一遍的查看关于卢刚的久远的资料时,我更多的是感受到了一个完美主义者的悲哀和痛苦。卢刚,北京人,是家中唯一的男孩,被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当然,卢刚从小就非常优秀,18岁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四年以后,以优异成绩在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博士主持的中美物理学交流计划考试中脱颖而出,得以公费赴美攻读博士学位。他被认为是最聪明、最有学问和发展前途的学生。
卢刚的导师是德裔科学家,严谨认真,不苟言笑,他非常欣赏卢刚,但是,另一个优秀中国学生的加盟,使这种格局很快改变。卢刚的师弟山林华同样非常出色,两人不相上下,竞争,明里暗里的在各个方面展开了。卢刚计划性很强,他计划去参观白宫,在烈日下,排队几个小时,别的同学不愿再等,都先后离开了,只有卢刚一直在坚持。事后,大家嘲笑他固执、别扭、不懂变通、死心眼。卢刚喜欢同别人交往,有一次外出游玩,卢刚递交了详细的账目结算清单,大家都觉得一个大男人这样斤斤计较,太小气,伤害了哥们感情,对卢刚非常不满。卢刚受到了冷落,但是,他依旧渴望能有朋友,他在自己家中请客招待朋友,他去朋友家也都带礼物,他喜欢朋友,他的交友圈非常广阔。卢刚有一个美国室友,很多时候,室友对卢刚的请客交友很不高兴,认为这影响到了自己的生活,卢刚一直在小心地调整自己的举动以及同室友的关系。卢刚不再请客了,他自己准备了食品去参加别人的聚会。有一次,学校又来了几个中国学生,学生会分配了两名北大校友到卢刚家暂住。卢刚非常为难,这必然会遭到室友的抗议,但是他依然默默接受了这两名同学。几天以后,卢刚终于忍不住,说他的美国室友非常不满,恐怕北大校友不能在家里继续借住了。这两名校友搬走了,但对卢刚很有意见,认为他不够热情。中国学生渐渐的开始不同卢刚交往,卢刚最后一次请客是在1991年的情人节,刚好是春节的除夕,卢刚非常兴奋,兴致勃勃地准备了很多请柬和食物,邀大家去他家欢聚。谁知,一直等到很晚,他家仍然门庭冷落,卢刚非常伤心。在卢刚同别人的交往中,他有自己的行为准则,他以为别人也喜欢这样的准则,比如aa制,他希望把事情做得公正认真。但是,那个年代的中国人,aa制还是一个新鲜事物,也用这样的准则来要求别人,在别人看来,就是一种侮辱,是小气,是怪异。
卢刚的好朋友曾这样形容卢刚:他是一个思维清晰、气质敏感、精干向上的人,同时又是一个爱憎强烈,是非分明、事事讲理的人。他做什么事都要求做得特别好,从不马虎苟且。一个苛求完美的人,对自己和他人要求过高,不允许犯错误,这必然导致在人际交往上出现障碍。
导师对山林华的喜爱,让卢刚的精神世界遭到重创,一直以来,他都是最优秀的,但是现在导师最喜欢的人不是他了。卢刚更加努力,他成为爱荷华大学物理系,每天工作强度最大,工作时间最长,工作最勤奋的人。这是一个典型的完美主义者的渴望自我超越的过程。卢刚夜以继日的工作,终于有一天,他发现自己的一项研究有成果了,他得出了与导师预期不同的结论!经过反复检查、核实,卢刚把这个结果告诉了导师。导师深感意外,他认为一定是卢刚出了错误,沟通的结果非常不好,导师愤怒了,他训斥卢刚,责备他不好好干活,才得出不一致的结果,批评他用系里计算机的时间太长,费钱太多。卢刚异常沮丧。后来证明卢刚的结论是正确的,但是,当时,卢刚没有别的办法,他继续兢兢业业,避免差错。
但是现实面前,不如意的事情太多了,卢刚很苦恼,山林华人缘很好,谁都喜欢他,可是大家都不怎么喜欢卢刚。由于和导师沟通不畅,同导师的关系越来越紧张,卢刚寄予了很多希望的事情一一落空。导师的推荐信过了截止日期,工作没了着落;精心准备的论文答辩出了意外,答辩没有通过,可是,山林华通过了;非常有希望获得论文学术奖的提名,也落空了,最后提名的是山林华;找到工作的希望,变得越来越渺茫。卢刚在这个世界的支柱一点一点地坍塌。不再有朋友,不再有赞美,没有人认可他的价值,自我挫败感如此的强烈,让卢刚走投无路。卢刚在遗书中写下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一个优秀的中国学生,就这样凄惨的落下了人生的帷幕。
在众多的资料中,抛却个人情感因素,我看到了更多的,是一个完美主义者的生活细节。当完美不再存在时,人生也就没有了任何的价值。死亡或者崩溃,就成了必然的结果。
目前的家庭中,父母是高级知识分子的,或是军人的,出现完美主义的子女的情况更多一些。很多父母为了实现自己不能完成的心愿,将自我的意识强加给子女,在子女童年的家庭教育中,为孩子树立太高的标准,经常发现和批评孩子的不完美之处。慢慢的,孩子就习惯用批评的眼光来看待自己。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完美主义的人非常焦虑,他们担心不完美,他们做事犹豫不决、过度谨慎、害怕出错,过分在意细节和讲求计划性。对外界的评价感到担忧。而过度追求完美,实际上就是想缓解自己对别人评价的担心。
由于父母很少夸奖鼓励,孩子并不自信,他们的内心没有自信来支撑,因此非常需要从外界寻找到支撑,这就是别人的认可和评价。他们没有办法让自己在恐惧、担心、焦虑、紧张中度日,为了让自己能一直有信心,他们希望自己能一直完美,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正面的评价,他们在意别人的评价。一个没有自信、找不到自我的人,只有在别人的评价中才能找到自我。
他们有一个行为规则,他们努力按照规则规范自己的行为,努力实现自身对完美的要求,他们憎恶违反规则的人,当别人没有做按照规则做正确的事情,他们就会非常愤怒。他们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应该做和必须作的事情上,他们没有时间来关注自己内心的希望。看看他们满满当当的时间表,所有的事项都是为了实现完美,只有完美之后,才能有自己的生活。
他们的生活非常的辛苦。
一个完美主义的人,需要降低对自己的要求,需要学会放松,需要提高工作效率,需要加强同别人的沟通。他们需要不断的肯定自己,不再在意别人的目光。
文/友:dolymin
《完美主义,真的并不完美》阅读地址:http://www.91yuer.com/yuer/2385/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