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姓迁徙与分布:南雄珠玑巷广府-博天堂登陆
更新于:2022-12-24
探究陈姓迁徙与分布历程,广东南雄珠玑巷广府陈姓的迁徙与分布,这是一个让毛主席神往不已的人物。在我们gj,陈姓是大姓,有七千多万的人口数量位居全国第五位。在百家姓中排名也非常靠前,并且在海外的五千多万的华人当中,又有陈林半天下之称。
珠玑古巷,地处岭南与中原南北通衢的古道上。在秦汉之时,大庾岭道设有横浦关,通岭南。东汉建安八年(203年)设交州。建安二十二年交州治自广信移番禺。东吴永安七年(264年)分交州设交、广二州。东吴甘露元年(265年)设始兴郡①,治曲江。从此粤北作为岭南与中原的陆路沟通日益重要。西晋末永嘉之乱,中原和江南流民逾岭入粤颇多。至唐代大庾岭路北上交通更为通畅。在岭南南雄这一中转重镇,展示出一幕幕北人南迁的故事,由此诞生了珠玑巷,一个令广府民系各姓难以忘怀迁徙情思。
珠玑巷,位于韶关市南雄县珠玑镇,珠玑巷南距南雄城9公里,地处粤赣交通要道上,枕楚跨粤,自古以来是南北交通要冲,是沟通大庾岭南北的必经之路,是中华民族拓展南疆的一个中转地,也是众多广东人祖先的发祥地。珠玑巷是一个具有1010多年历史的古巷,得名于唐敬宗年间。清初屈大均《广东新语》云:珠玑巷得名,始于唐张昌。昌之先,为南雄敬宗巷孝义门人。其始祖辙,生子兴,七世同居。敬宗宝历元年(825年),朝闻其孝义,赐兴珠玑条环以旌之,避敬宗庙谥,因改所居为珠玑巷。②珠玑镇,宋嘉定中称沙水驿,后又改沙角巡检司,清名沙水镇,民国为沙水圩。民国29年(1940年)实行新县制,全县划为2个区28个乡,第一区均平乡改为珠玑乡。以珠玑为行政区域从此始。今名珠玑镇,辖110多个自然村,3万余人口。
广府陈氏,是广府民系的大支之一。广府民系,与福佬民系、客家民系是岭南的三大民系。广府民系分布地区主要包括广东珠江三角洲一带的粤中、粤西、粤西南、粤北部分和广西南部。有珠江三角洲平原、有丘陵台地、还有不少的山地,中心是明清时期称为广州府的地方,因简称之广府民系,所形成的文化也叫广府文化。
陈氏来广东的历史悠久,据载东汉初年的经学家陈元,字长孙,广信县人,其父陈钦,与刘歆同精《左氏春秋》,并以此传授王莽,自名为《陈氏春秋》,王莽篡汉后,任厌难将军。③陈元少传家学,为父训诂,成为这一经学派的宗师之一④。)清《香山县志》载,东汉有陈临,香山(今中山)人,顺帝永建间(126-131年)郡举孝廉,官至苍梧太守,献帝建安(196-220年)中被征为廷尉⑤。《陈书?高祖纪》南朝梁时,有陈霸先曾任西江督护、高要太守,督七州之军事,太清三年(549年)七月,陈霸先平定元景仲。后受命平定东衡州诸郡之乱,兼监始兴郡。此后,由此起家,最后代梁为陈朝武帝⑥。可以说,岭南是陈氏的福地之一。在南雄珠玑巷氏族大迁徙中,陈姓居第三位。自北宋以来,珠玑巷陈氏族人人为避兵燹战乱,或避自然灾害,或宦游,或亲友团聚,大批陈氏南迁,至元末明初,迁徙到珠江三角洲等地的陈氏有数十支系,经过数百年的本地化,接受了广府文化的熏陶,已发展到今天的200多万人口,成为广府文化的一支大军。现依昭穆将主要支系的外徙与分布叙述如下:
一、陈积中支系
陈积中是江西省泰和县柳溪古井巷人,娶欧阳氏,生三子:轼、軧。三房子孙遍布赣、粤、桂大地。 陈积中长子陈轼,字彦安,举迪功郎,迁翁源令,江右棠梨山派其后裔也。因侬智高之乱,率三子贵英、四子贵章、五子贵明、六子贵成由南雄保昌县沙水村珠玑巷徙居番禺慕德里司小塘村开基。后裔分布禀边、雅湖、花县松园朱村、仙贝、仙阁、广东省城双井街、清潭等地。
陈积中次子陈軧(1004-1065年),字彦约,号八府君,宋真宗时(998-1022年)任南雄府保昌县尉,曾讲学保昌,德高望重,人们敬称他保昌尉,因又号保昌公,娶曾氏,生三子:晦叔、宏叔、华叔,续吴氏,生四子:世宁、世清、世昌、世盛。陈軧任满后,仰慕岭南风光,要携妻儿入粤,妻曾氏不愿意,遂带长子晦叔与次子宏叔回归江西泰和守护宗祀。陈軧则携契吴氏和子往广东番禺等地游览,发现番禺凤翔(现在广州市九佛)风土淳朴,于是安家落户,故为凤翔陈氏始祖⑦。
陈軧长子陈晦叔,四传后陈敏,由江西老家迁东莞桥头。生三子,长子陈昂,迁石步。三子陈昴,任龙川令,迁东莞铁冈,再迁塘厦。陈昴生三子,长子陈九畴迁宝安。次子九思回迁江西。三子陈九德留居东莞。九德曾孙六人,分成六支派,聚居东莞等各地。
陈軧三子陈华叔,又名世华,徙居番禺重冈,其后裔分居番禺长沙布、良田、竹料、来冈、山龙、下社、大岭、胜洲,南海沙涌,顺德大良、沙窖、甘竹、东莞北栅、川槎,增城下基、博弓等地。
陈軧四子陈世宁,后裔分居番禺重冈、莲塘、长庚、山龙、上社、下员冈、凤尾、五龙冈、洙泗沥、桔洞、回龙柏塘、坟城泮田、钟岭、灵山、吾塘水、贝路、边陈等地。
陈軧五子陈世清,徙居番禺独石,后裔分居番禺坑口、坑窖、芳村,增城陈冈头,龙门官田、到滩、石厦、长宁,清远官庄等地。
陈軧六子陈世昌,徙居东莞燕塘,其后裔分居东莞员村、石马、龙湖头、洙泗沥、肖冈、龚边,从化西塘、溉洞、西岭、新围、凸溪、陈屋、布郭塘、苏坑、大塘、新龙围,清远上下芦塘、永隆、滴水崖、石岭等地。
陈軧七子陈世盛,徙居黄田,娶吴氏,生二子:合、吉。后裔分居番禺江湖、长沙布,增城山美、下岳里、汾迳头、龙门埔、陈冈头、木棉、东埔、仙村、箕裘冈、宝田、基桥头、南田新屋、蕉坑、修家龙、官厅、凹下、石滩、龙下冈,东莞水南、凤涌、樟棚,清远玉带塘等地。世盛曾孙陈就,宋乾道九年(1173年)迁增城山美落籍。陈九孙陈文德迁仙村。陈文德六世孙陈道兴元朝末年隐居大墩屯,成了番禺凤涌陈氏始迁祖(见东莞《凤冈陈氏族谱》))。
二、陈文支系
陈瑚,北宋建隆年间(960-963年)带兵征荆南失败被贬,迁至福建龙溪(今漳州),生九子,第三子陈烈,烈生圭,圭生吾仁、吾义。陈吾仁生陈兆,仕为县令,陈吾义生贾、亮、敬。陈兆生文、纪、纲。陈兆谪官,与纪、纲被贬至西川,陈文、陈贾则与族兄弟迁南雄府保昌县沙水村九龙井(又名九眼井)珠玑巷。陈文生二子:鼎、鼐。陈鼎为河南太守,生万山、凤山,万山生二子:辉、炜。陈辉,字登,号凤台,宋进士,官为谏议大夫,娶邝氏,生四子:谟、宣、英、恺,续侯氏,生三子:润、图、仁。宋度宗咸淳九年(1273年),珠玑巷发生胡妃事件,当时知县唯恐朝廷追究责任,却伪称有贼作乱,要血洗珠玑巷。因此,各氏族避难南迁。陈辉七子偕子侄28人南迁各处,分别前兄弟相语曰:是行也,兄弟恐难相遇同处,但逢冲则止焉,兼村名有点水者即栖焉。盖水流万派,在在可以逢源(见清陈石园开平《陈氏谱序》)⑨。
陈辉长子陈谟(1173-1242年),字世昌,举乡进士,官至刑部左侍郎,未就,宋乾道时(1165-1173年)隐居于广东古冈德行里,陈谟生四子:文诜 、文振、文龙、文起。陈文诜生五子:有仁、有义、有礼、有智、有信。有信生四:长子雷秀徙居阳江洛洞;次子雷振徙居海宴大坑竹圆,其后裔有分居桥路冈者;三子雷得徙居新会沙堆;四子雷鸣徙居广海古隆。陈文振生一子陈有德,于元大德时(1297-1307年)迁新宁冲泮。再传五世至陈迪明,于明宣德间(1426-1435年)迁开平潭碧,为潭碧开基之祖。陈文龙生三子:天伦、天觉、天叙。陈天伦子孙居陵冈,陈天觉,又名元英,号香叟,徙居香山(今中山)县库充乡冈背、水塘头;陈天叙后裔居香山(中山)城北门外仁厚坊、老鸦冈、古鹤等地。陈文起生四子,长子仲典与次子仲诰徙居顺德熹涌;三子仲训与四子仲真徙居东莞茶园(民国《顺德熹涌乡紫光堂陈氏族谱》)⑩
陈辉次子陈宣,讳猷,号南乔,宋进士,开基新会下峒(现鹤山共和镇霞洞),为一世始祖,生三子龙阁、凤阁、麟阁。长子陈龙阁,讳道,字孟考,宋谏议大夫,分居新会潮莲乡、芝山、巷头等地。二子陈凤阁,讳巧,字仲义,号景夷,寿128岁(1242-1369年),住新会石头村,五世至天祥(又名从善)迁徙居新宁矬峒都上阁堡东山里(今台山上阁东山里)开基,成为斗山墩头、六村陈氏始祖。传至九世陈元康徙居新宁朗美。十三世陈家柄徙居山顶墩头,陈家莹迁开平潭壁村。十九世鼎、鼐、谟、兴、壮五兄弟往阳江报村开基(台山墩头《陈氏族谱》)11。另一支九世祖陈慎始迁香山县婆石村(《南雄珠玑巷南迁氏族谱、志选集?香山县志?隆镇》)12;九世祖陈封建开基新会天马,此外尚有迁往开平魁岗(见《开平乡土志?氏族》)13、斗门等地。三子陈麟阁,字季慈,分居东莞茶园造靛村。
陈辉三子陈英,字世德,宋进士第,授宣议大夫,差抚外夷。陈英生法、福、寿、悟四子。陈英长子陈法,任广西柳州知府,学法救民,满俸荣归,择地名冲金而栖,生三子:长子陈金山,任提举司职,迁居上泽。次子陈禺山,徙居新宁横塘山腰村,后裔居南恩浇洞村、泾符头南闸、泾竹里北闸、白水塘、鹿颈等村。三子陈火山,徙居新宁陈冲天湖蓈。陈英次子陈福迁入新宁县冲金村定居,后裔迁入新会县长岗村、香山县黄梁都麻子村,旺冲等地定居(清新会长岗村《陈氏族谱》及清新会旺冲村《陈氏族谱》)14。陈英三子陈寿居黄冲。陈英四子陈悟任福建福州府教授,居新宁邓冲,后裔散布在都斛麻园等地,以及赤溪冲金、衙里(清恩平鹿颈《陈氏英翁族谱》)15。
辉四子陈恺,字世诚,宋宣议大夫,偕眷迁入汶村,为汶村一世祖。生四子梦熊、梦虬、梦蚪、梦鸾,族住新宁海宴汶村。除陈恺二子梦虬留居汶村以外,其余三子均外迁。长子梦熊,娶甘氏生宗尧,迁海宴横岗;三子梦蚪,生宗元,迁福建福州府长乐县柱头村,宗元于宋理宗年间(1224-1264年)进士及第,后裔居古冈州、新会文章都水东村(今新会牛湾水东村)、汶村镇上源村。四子梦鸾,字节夫,号南来,梦鸾次子宗太,宋赐进士,拜殿中丞,生三子,长一濯,号水心,二十岁登宋度宗咸淳庚午(1270年)科贤书第一人,任雷州教谕,迁开平三江乡、八姓乡等。留居汶村的二子梦虬,后裔分十房:长房逸昂、二房逸轩、三房逸连、四房逸静、五房逸廉、六房逸清,另有洞明、默识、乐园、素良四房(台山县汶村《汶村陈氏恺翁十世孙复新祖房之家谱》)16。
陈辉五子陈闰,宋庠生,徙居潮洲府潮阳县洛阳村。
陈辉六子陈图,宋庠生,生四子言、视、聪、动,族住清远县城。
陈辉七子陈仁,宋庠生,生三子洛、篆、范。陈仁长子陈洛,号卞南,宋赐进士,历谏议大夫、兵部主事、吏部郎中、谥文直,宋绍定三年(1230年),陈洛与一部分兄弟子侄迁居鹤山凌村,陈洛被尊为凌村陈氏始祖,陈仁为太高祖。陈洛子孙现居鹤山凌村13条自然村及新会产湾、大泽、莲塘、潮莲、大墩,新兴云渎、布凌等地(《凌村陈氏族谱》)17。
陈文次子陈鼐,生三子:龄山、逸山、寿山。他们的后裔分居新宁蓈美、魁冈等处。
三、陈显支系
陈瑚,祖居河南光州固始县,乡贡生,任徐州刺史,娶梁氏,生六子:顒、预、颉、颖、显、颛。陈瑚五子陈显,字德明,号南庄公,宋举进士,仕户部尚书,宋宣和四年(1122年),因金寇扰攘,迁居保昌(南雄)珠玑巷沙水村。建炎元年(1127),为避兵燹战乱,徙居南海泌冲郡梯云堡扶南芦头村。陈显生子陈绍基。陈绍基长子贤高,字逊志,号松涧徙居南海陈村。陈绍基次子陈贤赏,字孙英,号竹涧,徙居番禺水坑。陈绍基三子陈贤禄,字逊雅,号梅涧,徙居张槎冈脚。陈贤禄曾孙陈珍,讳珪峰,号君聘,由张槎冈脚徙居南海西樵大仙冈,为大仙冈陈氏始祖。陈珍曾孙陈贵卿,讳元始,又名仙溪,字仕初,由大仙冈迁顺德沙滘开基创业,为沙滘陈氏始祖(广东顺德县沙滘乡的《沙滘陈氏族谱》及《顺德沙滘乡陈氏族谱》)。18陈绍基四子陈贤福,字逊曦,号菊涧,徙居张槎涌口。陈贤福长子陈象渊,讳琼,字仲琚,徙居大富三角市。陈贤福孙陈怡宽后裔有徙居溶州者陈始莲,讳实,字廷实,迁莲塘开基创业,为莲塘始祖。
四、陈九三支系
陈九三,字乾翁,祖居南雄府保昌沙水村珠玑巷大井头,宋宁宗嘉定年间(1208-1224年),徙居南海南深村堡凤翅冈,娶简氏,生子益孙。益孙公,号肇翁,宋博学宏词,诰授朝义大夫,迁居魁冈藜冲乡,故为魁冈藜冲陈氏始祖,娶螽氏,生二子:梦泽、梦霖。经过800多年的生生息息,其子孙绵绵,成为当地大族(清南海《藜冲乡陈氏宗谱》)19。
陈朝举,名孔硕(1134-1213年),字朝举,号野望,为宋学士文忠公陈襄之裔孙,宋代理学大师朱熹之高足。少敏悟端谨,不苟涉猎,潜心《太极图》、《易通》、《伊洛渊源录》诸书。淳熙间举进士后,孝养高堂,教授后学,诏召再三,婉辞不赴,授正议大夫。因金乱,迁广东南雄,结庐柯树之下。南雄人争遣子弟从游,诲之不倦。有《乔迁集》行世。晚年立家归德场涌口里,建锦浪楼,以寄河海之思。里人德之。生子三:长康道,次康适,三康运。深圳宝安沙井、燕川房朝举后裔奉他为始迁沙井一世祖,而龙岗荷坳房奉康适为一世祖,奉朝举为始祖(清荷坳陈氏《颍川陈氏上淮族谱》)20。
陈康道,讳导,潜心理学,教育英才。好栽花,以灌园自适,累举孝廉不就,号云林居士。生子二:子安、子廉(远适他乡)。其孙陈荣宗自涌口里迁墩头开基;其曾孙陈友直自涌口里迁往燕川开基;其五代孙陈彦广自燕川迁往东莞海南栅;其七代孙陈华斌自燕川往东莞大凹村开基,陈贵斌往周山开基,陈禄斌迁往福永石桥村开基(民国《燕川陈氏族谱》)21。
陈康适,讳世昌,号监场,生于南宋绍兴年间(1160年左右),卒于淳熙十二年(1185年)。随父辗转落籍于南雄珠玑巷。后又随父自南雄珠玑巷迁东莞归德盐场,曾任盐场官。淳熙初年,康适往惠州府归善县(今惠阳县)任盐场官,至上淮贺村(今龙岗区横岗街道荷坳村一带),爱其风土之美,遂落籍于此,乃上淮贺村开基始祖,生子一:文彬,始建家拓业于上淮之贺村。现后裔数以万计,聚居在横岗荷坳、格坑、沙塘围、麻地头、黄阁坑、白灰围,龙岗蒲芦围、仙人岭、低山、车村、松元角、积谷田,博罗九子塔、紫金下石、东莞茶山竹边围、陇头、岗头等村,不少人移居香港和海外(民国荷坳陈《廿二传佳萃公家谱》)22。
陈康运,宋孝廉,朝举之三子,涌口陈氏二世祖。聪明勤学,六经四书外,二十一史靡不穷究。虽举孝廉,隐居不仕,晚年好吟咏。元配钟氏孺人,生子一:子良。其曾孙陈友亮从涌口里卜居沙井,为沙井开基之祖。
六、陈长桑支系
陈长桑,字伟文,世居南雄府保昌县沙水村珠玑巷,宋度宗咸淳九年(1273年),因胡妃事件,陈长桑挈家徙居南海桑麻乡中心村卜居,六传至陈澹圃,于明武二十七年(1394年)迁马齐乡(今属顺德市)南岸洲开基立业,故为马齐陈氏始祖。至第八世分成两房。至十一世有迁至新会开基的,十二、十三世有迁至海南临高入籍的,二十世陈能杰明末清初去了安南(今越南),其后裔繁衍昌盛,遍布南海、顺德、番禺等地(顺德民国《马齐陈氏族谱》)23。
七、陈汝优支系
陈汝优,先祖于唐大中年间(847-859年)由江西石城县竹园迁居南雄保昌严塘里,至宋仁宗嘉佑八年(1063年)江州义门陈氏奉旨大分析时,分得南雄府保昌县保昌庄,其后裔陈常,宋建炎年间(1127-1130年),陈常仕宋为朝奉大夫,到广东任盐政,驻东莞靖康场,落籍于大宁。传六世至陈述,因东莞凤冈山水秀美也,迁北栅凤岗下,遂为北栅陈氏一世祖。陈常后裔生齿繁昌,各奔前程,星居海内外。有徙居东莞石湾、博头、安南、金山、大平、白沙、虎门寨者;有徙居茂名、罗定、香山(中山)、中山石岐、南海、广州市、雷州、佛山、仁化、始兴、宝安、高州、福州、云南、广西、北京等地者;有迁往香港、澳门、台湾定居者;有乔居美国、泰国、加拿大、新加坡、越南、柬埔寨等国者。明代陈益(?-1595年)于万历八年(1580年)随船到安南,两年后,带当地薯种在北栅试种成功,名番薯,在各地推广(东莞北栅《凤冈陈氏族谱》24及1987年《广东省东莞市地名志?虎门镇》)25。
八、陈政支系
陈政,号紫峰,自南雄迁居大同之祖也。于宋度宗咸淳九年(1273年),因胡贵妃风颠走落,南雄众惧祸及,遂结竹排顺水流而下至连州江口,飓风大作漂流,散处广州各县。陈政随众人南迁,卜居佛山凤谷坑立家创业,曾孙陈谱佑,号念峰,勤劳俭朴,家业昌隆,自凤谷坑迁往凤山乡开辟新庄,娶李氏,生四子:贤甫、杰甫、明甫、汉甫,四房子孙日益昌隆,发展成当地望族。今隔冈、高家尚有旧社遗址(大同显冈乡《陈氏族谱》)26。
九、陈彦清支系
陈彦清,本徐州人,金兵南侵,其曾祖避乱居南雄,陈彦清登宋庆元二年(1206年)进士,任官福建泉州,父孔范随任,任满,从水路归,经东莞,因流寇蜂起,隔绝水路,遂偶居茶山,父死葬莞城南郊黄旗山,彦清于是置田宅于茶山龙湖头(今称超朗陈屋)定居,今茶山超朗之龙头、下朗之陈屋皆其后裔。(据东莞茶山镇《陈氏燕喜堂宗谱》及1987年7月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广东省东莞市地名志?茶山镇》)。
十、陈慎支系
陈慎,原籍福建延平府沙县,曾任南雄始兴县知县,后隐居珠玑巷,生有陈佛正、陈了翁、陈水村三兄弟,到佛山后,分成鹤园、金鱼塘、水便房三大房,各自建祠开基。陈佛正,光禄寺少卿,宋咸淳九年(1273年)迁至南海季华乡鹤园社荫善坊,初建祠于鹤园,后迁建于沙洛陈大塘,祠名贻燕堂,称鹤园陈氏,后代分别建有遯庵祖孝友堂祠、东明祖衍德堂祠、节堂祖世德堂祠。二世陈有杰分支番禺陈造。九世陈秉庸迁福建。十一世陈华富迁广西南宁。十二世药兰迁广州。陈君德,字子文,号王夫,别号颍川居士,官至国子监学录,元泰定四年(1327年)为避兵,迁至佛山田边坊(及金鱼堂),建金鱼堂讲学,成为始迁祖,金鱼堂房。其后代分成了静恒、友竹、税寿、廷芳等房。陈水村为水便房(清《南海金鱼堂陈氏族谱》27。
注释:
1、见《三国志》卷四十八《孙皓传》。
2、 见清屈大均着《广东新语?地语》珠玑巷名条。
3、 见《汉书?儒林传》、清屈大均着《广东新语?人语》士燮条。
4、 见《后汉书?陈元传》及《汉书?儒林传》、《隋书?经籍志》。
5、 见清乾隆《香山县志》卷六、光绪《香山县志》卷十三。
6、 见《陈书?高祖纪》卷一。
7、 见民国十六年(1927年)广州凤翔陈氏编《凤翔陈氏谱源》。
8、 见广东省东莞市档案馆藏广东东莞清同治八年(1869年)省城西湖街华文堂承印陈德心等修《凤冈陈氏族谱》十二卷。
9、 见清光绪十年(1884年)陈石园开平《陈氏谱序》。
10、 见广东省中山图书馆民国三年(1914年)《顺德顺德熹涌乡紫光堂陈氏族谱》。
11、 见民国二十年(1931年)广东台山香港聚珍印务书楼承印墩头村(今属台山县辖)《陈氏族谱》。
12、 1994年4月南雄珠玑巷人南迁后裔联谊会筹委会编《南雄珠玑巷南迁氏族谱、志选集 香山县志?隆镇》。
13、 见清宣统三年(1911年)张启琛编《开平乡土志?氏族》。
14、 见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新会长岗村《陈氏族谱》及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新会旺冲村《陈氏族谱》。
15、 见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增修陈姓恩平鹿颈《陈氏英翁族谱》。
16、 见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藏台山县汶村民国十六年(1927年)陈熙中辑《汶村陈氏恺翁十世孙复新祖房之家谱》。
17、 见佛山图书馆藏鹤山1996年版,新加坡陈氏编《凌村陈氏族谱》。
18、 见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藏广东顺德沙滘清道光二十八年(1840)《陈氏[宗亲]族谱》:不分卷。及芝加哥大学远东图书馆藏民国三十八(1949年)陈仲恂、陈翕如着《顺德沙滘乡陈氏族谱》。
19、 见佛山图书馆藏清光绪元年(1875年)版复印本南海《藜冲乡陈氏宗谱》。
20、 见深圳龙岗清雍正年间荷坳陈氏佚名手抄《颍川陈氏上淮族谱》。
21、 见深圳宝安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燕川陈氏编修《燕川陈氏族谱》。
22、 见深圳龙岗民国五年(1916年)荷坳陈氏重修《廿二传佳萃公家谱》。
23、 见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藏顺德杏坛镇民国十一年(1922年)陈炽南总纂《马齐陈氏族谱》14册。
24、见东莞虎门镇北栅《凤冈陈氏族谱》
25、1987年7月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广东省东莞市地名志?虎门镇》。
26、大同显冈乡《陈氏族谱》,誊抄本。
27、见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南海金鱼堂陈氏族谱》: 十卷,首一卷)。
珠玑古巷,地处岭南与中原南北通衢的古道上。在秦汉之时,大庾岭道设有横浦关,通岭南。东汉建安八年(203年)设交州。建安二十二年交州治自广信移番禺。东吴永安七年(264年)分交州设交、广二州。东吴甘露元年(265年)设始兴郡①,治曲江。从此粤北作为岭南与中原的陆路沟通日益重要。西晋末永嘉之乱,中原和江南流民逾岭入粤颇多。至唐代大庾岭路北上交通更为通畅。在岭南南雄这一中转重镇,展示出一幕幕北人南迁的故事,由此诞生了珠玑巷,一个令广府民系各姓难以忘怀迁徙情思。
珠玑巷,位于韶关市南雄县珠玑镇,珠玑巷南距南雄城9公里,地处粤赣交通要道上,枕楚跨粤,自古以来是南北交通要冲,是沟通大庾岭南北的必经之路,是中华民族拓展南疆的一个中转地,也是众多广东人祖先的发祥地。珠玑巷是一个具有1010多年历史的古巷,得名于唐敬宗年间。清初屈大均《广东新语》云:珠玑巷得名,始于唐张昌。昌之先,为南雄敬宗巷孝义门人。其始祖辙,生子兴,七世同居。敬宗宝历元年(825年),朝闻其孝义,赐兴珠玑条环以旌之,避敬宗庙谥,因改所居为珠玑巷。②珠玑镇,宋嘉定中称沙水驿,后又改沙角巡检司,清名沙水镇,民国为沙水圩。民国29年(1940年)实行新县制,全县划为2个区28个乡,第一区均平乡改为珠玑乡。以珠玑为行政区域从此始。今名珠玑镇,辖110多个自然村,3万余人口。
广府陈氏,是广府民系的大支之一。广府民系,与福佬民系、客家民系是岭南的三大民系。广府民系分布地区主要包括广东珠江三角洲一带的粤中、粤西、粤西南、粤北部分和广西南部。有珠江三角洲平原、有丘陵台地、还有不少的山地,中心是明清时期称为广州府的地方,因简称之广府民系,所形成的文化也叫广府文化。
陈氏来广东的历史悠久,据载东汉初年的经学家陈元,字长孙,广信县人,其父陈钦,与刘歆同精《左氏春秋》,并以此传授王莽,自名为《陈氏春秋》,王莽篡汉后,任厌难将军。③陈元少传家学,为父训诂,成为这一经学派的宗师之一④。)清《香山县志》载,东汉有陈临,香山(今中山)人,顺帝永建间(126-131年)郡举孝廉,官至苍梧太守,献帝建安(196-220年)中被征为廷尉⑤。《陈书?高祖纪》南朝梁时,有陈霸先曾任西江督护、高要太守,督七州之军事,太清三年(549年)七月,陈霸先平定元景仲。后受命平定东衡州诸郡之乱,兼监始兴郡。此后,由此起家,最后代梁为陈朝武帝⑥。可以说,岭南是陈氏的福地之一。在南雄珠玑巷氏族大迁徙中,陈姓居第三位。自北宋以来,珠玑巷陈氏族人人为避兵燹战乱,或避自然灾害,或宦游,或亲友团聚,大批陈氏南迁,至元末明初,迁徙到珠江三角洲等地的陈氏有数十支系,经过数百年的本地化,接受了广府文化的熏陶,已发展到今天的200多万人口,成为广府文化的一支大军。现依昭穆将主要支系的外徙与分布叙述如下:
一、陈积中支系
陈积中是江西省泰和县柳溪古井巷人,娶欧阳氏,生三子:轼、軧。三房子孙遍布赣、粤、桂大地。 陈积中长子陈轼,字彦安,举迪功郎,迁翁源令,江右棠梨山派其后裔也。因侬智高之乱,率三子贵英、四子贵章、五子贵明、六子贵成由南雄保昌县沙水村珠玑巷徙居番禺慕德里司小塘村开基。后裔分布禀边、雅湖、花县松园朱村、仙贝、仙阁、广东省城双井街、清潭等地。
陈积中次子陈軧(1004-1065年),字彦约,号八府君,宋真宗时(998-1022年)任南雄府保昌县尉,曾讲学保昌,德高望重,人们敬称他保昌尉,因又号保昌公,娶曾氏,生三子:晦叔、宏叔、华叔,续吴氏,生四子:世宁、世清、世昌、世盛。陈軧任满后,仰慕岭南风光,要携妻儿入粤,妻曾氏不愿意,遂带长子晦叔与次子宏叔回归江西泰和守护宗祀。陈軧则携契吴氏和子往广东番禺等地游览,发现番禺凤翔(现在广州市九佛)风土淳朴,于是安家落户,故为凤翔陈氏始祖⑦。
陈軧长子陈晦叔,四传后陈敏,由江西老家迁东莞桥头。生三子,长子陈昂,迁石步。三子陈昴,任龙川令,迁东莞铁冈,再迁塘厦。陈昴生三子,长子陈九畴迁宝安。次子九思回迁江西。三子陈九德留居东莞。九德曾孙六人,分成六支派,聚居东莞等各地。
陈軧三子陈华叔,又名世华,徙居番禺重冈,其后裔分居番禺长沙布、良田、竹料、来冈、山龙、下社、大岭、胜洲,南海沙涌,顺德大良、沙窖、甘竹、东莞北栅、川槎,增城下基、博弓等地。
陈軧四子陈世宁,后裔分居番禺重冈、莲塘、长庚、山龙、上社、下员冈、凤尾、五龙冈、洙泗沥、桔洞、回龙柏塘、坟城泮田、钟岭、灵山、吾塘水、贝路、边陈等地。
陈軧五子陈世清,徙居番禺独石,后裔分居番禺坑口、坑窖、芳村,增城陈冈头,龙门官田、到滩、石厦、长宁,清远官庄等地。
陈軧六子陈世昌,徙居东莞燕塘,其后裔分居东莞员村、石马、龙湖头、洙泗沥、肖冈、龚边,从化西塘、溉洞、西岭、新围、凸溪、陈屋、布郭塘、苏坑、大塘、新龙围,清远上下芦塘、永隆、滴水崖、石岭等地。
陈軧七子陈世盛,徙居黄田,娶吴氏,生二子:合、吉。后裔分居番禺江湖、长沙布,增城山美、下岳里、汾迳头、龙门埔、陈冈头、木棉、东埔、仙村、箕裘冈、宝田、基桥头、南田新屋、蕉坑、修家龙、官厅、凹下、石滩、龙下冈,东莞水南、凤涌、樟棚,清远玉带塘等地。世盛曾孙陈就,宋乾道九年(1173年)迁增城山美落籍。陈九孙陈文德迁仙村。陈文德六世孙陈道兴元朝末年隐居大墩屯,成了番禺凤涌陈氏始迁祖(见东莞《凤冈陈氏族谱》))。
二、陈文支系
陈瑚,北宋建隆年间(960-963年)带兵征荆南失败被贬,迁至福建龙溪(今漳州),生九子,第三子陈烈,烈生圭,圭生吾仁、吾义。陈吾仁生陈兆,仕为县令,陈吾义生贾、亮、敬。陈兆生文、纪、纲。陈兆谪官,与纪、纲被贬至西川,陈文、陈贾则与族兄弟迁南雄府保昌县沙水村九龙井(又名九眼井)珠玑巷。陈文生二子:鼎、鼐。陈鼎为河南太守,生万山、凤山,万山生二子:辉、炜。陈辉,字登,号凤台,宋进士,官为谏议大夫,娶邝氏,生四子:谟、宣、英、恺,续侯氏,生三子:润、图、仁。宋度宗咸淳九年(1273年),珠玑巷发生胡妃事件,当时知县唯恐朝廷追究责任,却伪称有贼作乱,要血洗珠玑巷。因此,各氏族避难南迁。陈辉七子偕子侄28人南迁各处,分别前兄弟相语曰:是行也,兄弟恐难相遇同处,但逢冲则止焉,兼村名有点水者即栖焉。盖水流万派,在在可以逢源(见清陈石园开平《陈氏谱序》)⑨。
陈辉长子陈谟(1173-1242年),字世昌,举乡进士,官至刑部左侍郎,未就,宋乾道时(1165-1173年)隐居于广东古冈德行里,陈谟生四子:文诜 、文振、文龙、文起。陈文诜生五子:有仁、有义、有礼、有智、有信。有信生四:长子雷秀徙居阳江洛洞;次子雷振徙居海宴大坑竹圆,其后裔有分居桥路冈者;三子雷得徙居新会沙堆;四子雷鸣徙居广海古隆。陈文振生一子陈有德,于元大德时(1297-1307年)迁新宁冲泮。再传五世至陈迪明,于明宣德间(1426-1435年)迁开平潭碧,为潭碧开基之祖。陈文龙生三子:天伦、天觉、天叙。陈天伦子孙居陵冈,陈天觉,又名元英,号香叟,徙居香山(今中山)县库充乡冈背、水塘头;陈天叙后裔居香山(中山)城北门外仁厚坊、老鸦冈、古鹤等地。陈文起生四子,长子仲典与次子仲诰徙居顺德熹涌;三子仲训与四子仲真徙居东莞茶园(民国《顺德熹涌乡紫光堂陈氏族谱》)⑩
陈辉次子陈宣,讳猷,号南乔,宋进士,开基新会下峒(现鹤山共和镇霞洞),为一世始祖,生三子龙阁、凤阁、麟阁。长子陈龙阁,讳道,字孟考,宋谏议大夫,分居新会潮莲乡、芝山、巷头等地。二子陈凤阁,讳巧,字仲义,号景夷,寿128岁(1242-1369年),住新会石头村,五世至天祥(又名从善)迁徙居新宁矬峒都上阁堡东山里(今台山上阁东山里)开基,成为斗山墩头、六村陈氏始祖。传至九世陈元康徙居新宁朗美。十三世陈家柄徙居山顶墩头,陈家莹迁开平潭壁村。十九世鼎、鼐、谟、兴、壮五兄弟往阳江报村开基(台山墩头《陈氏族谱》)11。另一支九世祖陈慎始迁香山县婆石村(《南雄珠玑巷南迁氏族谱、志选集?香山县志?隆镇》)12;九世祖陈封建开基新会天马,此外尚有迁往开平魁岗(见《开平乡土志?氏族》)13、斗门等地。三子陈麟阁,字季慈,分居东莞茶园造靛村。
陈辉三子陈英,字世德,宋进士第,授宣议大夫,差抚外夷。陈英生法、福、寿、悟四子。陈英长子陈法,任广西柳州知府,学法救民,满俸荣归,择地名冲金而栖,生三子:长子陈金山,任提举司职,迁居上泽。次子陈禺山,徙居新宁横塘山腰村,后裔居南恩浇洞村、泾符头南闸、泾竹里北闸、白水塘、鹿颈等村。三子陈火山,徙居新宁陈冲天湖蓈。陈英次子陈福迁入新宁县冲金村定居,后裔迁入新会县长岗村、香山县黄梁都麻子村,旺冲等地定居(清新会长岗村《陈氏族谱》及清新会旺冲村《陈氏族谱》)14。陈英三子陈寿居黄冲。陈英四子陈悟任福建福州府教授,居新宁邓冲,后裔散布在都斛麻园等地,以及赤溪冲金、衙里(清恩平鹿颈《陈氏英翁族谱》)15。
辉四子陈恺,字世诚,宋宣议大夫,偕眷迁入汶村,为汶村一世祖。生四子梦熊、梦虬、梦蚪、梦鸾,族住新宁海宴汶村。除陈恺二子梦虬留居汶村以外,其余三子均外迁。长子梦熊,娶甘氏生宗尧,迁海宴横岗;三子梦蚪,生宗元,迁福建福州府长乐县柱头村,宗元于宋理宗年间(1224-1264年)进士及第,后裔居古冈州、新会文章都水东村(今新会牛湾水东村)、汶村镇上源村。四子梦鸾,字节夫,号南来,梦鸾次子宗太,宋赐进士,拜殿中丞,生三子,长一濯,号水心,二十岁登宋度宗咸淳庚午(1270年)科贤书第一人,任雷州教谕,迁开平三江乡、八姓乡等。留居汶村的二子梦虬,后裔分十房:长房逸昂、二房逸轩、三房逸连、四房逸静、五房逸廉、六房逸清,另有洞明、默识、乐园、素良四房(台山县汶村《汶村陈氏恺翁十世孙复新祖房之家谱》)16。
陈辉五子陈闰,宋庠生,徙居潮洲府潮阳县洛阳村。
陈辉六子陈图,宋庠生,生四子言、视、聪、动,族住清远县城。
陈辉七子陈仁,宋庠生,生三子洛、篆、范。陈仁长子陈洛,号卞南,宋赐进士,历谏议大夫、兵部主事、吏部郎中、谥文直,宋绍定三年(1230年),陈洛与一部分兄弟子侄迁居鹤山凌村,陈洛被尊为凌村陈氏始祖,陈仁为太高祖。陈洛子孙现居鹤山凌村13条自然村及新会产湾、大泽、莲塘、潮莲、大墩,新兴云渎、布凌等地(《凌村陈氏族谱》)17。
陈文次子陈鼐,生三子:龄山、逸山、寿山。他们的后裔分居新宁蓈美、魁冈等处。
三、陈显支系
陈瑚,祖居河南光州固始县,乡贡生,任徐州刺史,娶梁氏,生六子:顒、预、颉、颖、显、颛。陈瑚五子陈显,字德明,号南庄公,宋举进士,仕户部尚书,宋宣和四年(1122年),因金寇扰攘,迁居保昌(南雄)珠玑巷沙水村。建炎元年(1127),为避兵燹战乱,徙居南海泌冲郡梯云堡扶南芦头村。陈显生子陈绍基。陈绍基长子贤高,字逊志,号松涧徙居南海陈村。陈绍基次子陈贤赏,字孙英,号竹涧,徙居番禺水坑。陈绍基三子陈贤禄,字逊雅,号梅涧,徙居张槎冈脚。陈贤禄曾孙陈珍,讳珪峰,号君聘,由张槎冈脚徙居南海西樵大仙冈,为大仙冈陈氏始祖。陈珍曾孙陈贵卿,讳元始,又名仙溪,字仕初,由大仙冈迁顺德沙滘开基创业,为沙滘陈氏始祖(广东顺德县沙滘乡的《沙滘陈氏族谱》及《顺德沙滘乡陈氏族谱》)。18陈绍基四子陈贤福,字逊曦,号菊涧,徙居张槎涌口。陈贤福长子陈象渊,讳琼,字仲琚,徙居大富三角市。陈贤福孙陈怡宽后裔有徙居溶州者陈始莲,讳实,字廷实,迁莲塘开基创业,为莲塘始祖。
四、陈九三支系
陈九三,字乾翁,祖居南雄府保昌沙水村珠玑巷大井头,宋宁宗嘉定年间(1208-1224年),徙居南海南深村堡凤翅冈,娶简氏,生子益孙。益孙公,号肇翁,宋博学宏词,诰授朝义大夫,迁居魁冈藜冲乡,故为魁冈藜冲陈氏始祖,娶螽氏,生二子:梦泽、梦霖。经过800多年的生生息息,其子孙绵绵,成为当地大族(清南海《藜冲乡陈氏宗谱》)19。
陈朝举,名孔硕(1134-1213年),字朝举,号野望,为宋学士文忠公陈襄之裔孙,宋代理学大师朱熹之高足。少敏悟端谨,不苟涉猎,潜心《太极图》、《易通》、《伊洛渊源录》诸书。淳熙间举进士后,孝养高堂,教授后学,诏召再三,婉辞不赴,授正议大夫。因金乱,迁广东南雄,结庐柯树之下。南雄人争遣子弟从游,诲之不倦。有《乔迁集》行世。晚年立家归德场涌口里,建锦浪楼,以寄河海之思。里人德之。生子三:长康道,次康适,三康运。深圳宝安沙井、燕川房朝举后裔奉他为始迁沙井一世祖,而龙岗荷坳房奉康适为一世祖,奉朝举为始祖(清荷坳陈氏《颍川陈氏上淮族谱》)20。
陈康道,讳导,潜心理学,教育英才。好栽花,以灌园自适,累举孝廉不就,号云林居士。生子二:子安、子廉(远适他乡)。其孙陈荣宗自涌口里迁墩头开基;其曾孙陈友直自涌口里迁往燕川开基;其五代孙陈彦广自燕川迁往东莞海南栅;其七代孙陈华斌自燕川往东莞大凹村开基,陈贵斌往周山开基,陈禄斌迁往福永石桥村开基(民国《燕川陈氏族谱》)21。
陈康适,讳世昌,号监场,生于南宋绍兴年间(1160年左右),卒于淳熙十二年(1185年)。随父辗转落籍于南雄珠玑巷。后又随父自南雄珠玑巷迁东莞归德盐场,曾任盐场官。淳熙初年,康适往惠州府归善县(今惠阳县)任盐场官,至上淮贺村(今龙岗区横岗街道荷坳村一带),爱其风土之美,遂落籍于此,乃上淮贺村开基始祖,生子一:文彬,始建家拓业于上淮之贺村。现后裔数以万计,聚居在横岗荷坳、格坑、沙塘围、麻地头、黄阁坑、白灰围,龙岗蒲芦围、仙人岭、低山、车村、松元角、积谷田,博罗九子塔、紫金下石、东莞茶山竹边围、陇头、岗头等村,不少人移居香港和海外(民国荷坳陈《廿二传佳萃公家谱》)22。
陈康运,宋孝廉,朝举之三子,涌口陈氏二世祖。聪明勤学,六经四书外,二十一史靡不穷究。虽举孝廉,隐居不仕,晚年好吟咏。元配钟氏孺人,生子一:子良。其曾孙陈友亮从涌口里卜居沙井,为沙井开基之祖。
六、陈长桑支系
陈长桑,字伟文,世居南雄府保昌县沙水村珠玑巷,宋度宗咸淳九年(1273年),因胡妃事件,陈长桑挈家徙居南海桑麻乡中心村卜居,六传至陈澹圃,于明武二十七年(1394年)迁马齐乡(今属顺德市)南岸洲开基立业,故为马齐陈氏始祖。至第八世分成两房。至十一世有迁至新会开基的,十二、十三世有迁至海南临高入籍的,二十世陈能杰明末清初去了安南(今越南),其后裔繁衍昌盛,遍布南海、顺德、番禺等地(顺德民国《马齐陈氏族谱》)23。
七、陈汝优支系
陈汝优,先祖于唐大中年间(847-859年)由江西石城县竹园迁居南雄保昌严塘里,至宋仁宗嘉佑八年(1063年)江州义门陈氏奉旨大分析时,分得南雄府保昌县保昌庄,其后裔陈常,宋建炎年间(1127-1130年),陈常仕宋为朝奉大夫,到广东任盐政,驻东莞靖康场,落籍于大宁。传六世至陈述,因东莞凤冈山水秀美也,迁北栅凤岗下,遂为北栅陈氏一世祖。陈常后裔生齿繁昌,各奔前程,星居海内外。有徙居东莞石湾、博头、安南、金山、大平、白沙、虎门寨者;有徙居茂名、罗定、香山(中山)、中山石岐、南海、广州市、雷州、佛山、仁化、始兴、宝安、高州、福州、云南、广西、北京等地者;有迁往香港、澳门、台湾定居者;有乔居美国、泰国、加拿大、新加坡、越南、柬埔寨等国者。明代陈益(?-1595年)于万历八年(1580年)随船到安南,两年后,带当地薯种在北栅试种成功,名番薯,在各地推广(东莞北栅《凤冈陈氏族谱》24及1987年《广东省东莞市地名志?虎门镇》)25。
八、陈政支系
陈政,号紫峰,自南雄迁居大同之祖也。于宋度宗咸淳九年(1273年),因胡贵妃风颠走落,南雄众惧祸及,遂结竹排顺水流而下至连州江口,飓风大作漂流,散处广州各县。陈政随众人南迁,卜居佛山凤谷坑立家创业,曾孙陈谱佑,号念峰,勤劳俭朴,家业昌隆,自凤谷坑迁往凤山乡开辟新庄,娶李氏,生四子:贤甫、杰甫、明甫、汉甫,四房子孙日益昌隆,发展成当地望族。今隔冈、高家尚有旧社遗址(大同显冈乡《陈氏族谱》)26。
九、陈彦清支系
陈彦清,本徐州人,金兵南侵,其曾祖避乱居南雄,陈彦清登宋庆元二年(1206年)进士,任官福建泉州,父孔范随任,任满,从水路归,经东莞,因流寇蜂起,隔绝水路,遂偶居茶山,父死葬莞城南郊黄旗山,彦清于是置田宅于茶山龙湖头(今称超朗陈屋)定居,今茶山超朗之龙头、下朗之陈屋皆其后裔。(据东莞茶山镇《陈氏燕喜堂宗谱》及1987年7月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广东省东莞市地名志?茶山镇》)。
十、陈慎支系
陈慎,原籍福建延平府沙县,曾任南雄始兴县知县,后隐居珠玑巷,生有陈佛正、陈了翁、陈水村三兄弟,到佛山后,分成鹤园、金鱼塘、水便房三大房,各自建祠开基。陈佛正,光禄寺少卿,宋咸淳九年(1273年)迁至南海季华乡鹤园社荫善坊,初建祠于鹤园,后迁建于沙洛陈大塘,祠名贻燕堂,称鹤园陈氏,后代分别建有遯庵祖孝友堂祠、东明祖衍德堂祠、节堂祖世德堂祠。二世陈有杰分支番禺陈造。九世陈秉庸迁福建。十一世陈华富迁广西南宁。十二世药兰迁广州。陈君德,字子文,号王夫,别号颍川居士,官至国子监学录,元泰定四年(1327年)为避兵,迁至佛山田边坊(及金鱼堂),建金鱼堂讲学,成为始迁祖,金鱼堂房。其后代分成了静恒、友竹、税寿、廷芳等房。陈水村为水便房(清《南海金鱼堂陈氏族谱》27。
注释:
1、见《三国志》卷四十八《孙皓传》。
2、 见清屈大均着《广东新语?地语》珠玑巷名条。
3、 见《汉书?儒林传》、清屈大均着《广东新语?人语》士燮条。
4、 见《后汉书?陈元传》及《汉书?儒林传》、《隋书?经籍志》。
5、 见清乾隆《香山县志》卷六、光绪《香山县志》卷十三。
6、 见《陈书?高祖纪》卷一。
7、 见民国十六年(1927年)广州凤翔陈氏编《凤翔陈氏谱源》。
8、 见广东省东莞市档案馆藏广东东莞清同治八年(1869年)省城西湖街华文堂承印陈德心等修《凤冈陈氏族谱》十二卷。
9、 见清光绪十年(1884年)陈石园开平《陈氏谱序》。
10、 见广东省中山图书馆民国三年(1914年)《顺德顺德熹涌乡紫光堂陈氏族谱》。
11、 见民国二十年(1931年)广东台山香港聚珍印务书楼承印墩头村(今属台山县辖)《陈氏族谱》。
12、 1994年4月南雄珠玑巷人南迁后裔联谊会筹委会编《南雄珠玑巷南迁氏族谱、志选集 香山县志?隆镇》。
13、 见清宣统三年(1911年)张启琛编《开平乡土志?氏族》。
14、 见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新会长岗村《陈氏族谱》及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新会旺冲村《陈氏族谱》。
15、 见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增修陈姓恩平鹿颈《陈氏英翁族谱》。
16、 见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藏台山县汶村民国十六年(1927年)陈熙中辑《汶村陈氏恺翁十世孙复新祖房之家谱》。
17、 见佛山图书馆藏鹤山1996年版,新加坡陈氏编《凌村陈氏族谱》。
18、 见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藏广东顺德沙滘清道光二十八年(1840)《陈氏[宗亲]族谱》:不分卷。及芝加哥大学远东图书馆藏民国三十八(1949年)陈仲恂、陈翕如着《顺德沙滘乡陈氏族谱》。
19、 见佛山图书馆藏清光绪元年(1875年)版复印本南海《藜冲乡陈氏宗谱》。
20、 见深圳龙岗清雍正年间荷坳陈氏佚名手抄《颍川陈氏上淮族谱》。
21、 见深圳宝安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燕川陈氏编修《燕川陈氏族谱》。
22、 见深圳龙岗民国五年(1916年)荷坳陈氏重修《廿二传佳萃公家谱》。
23、 见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藏顺德杏坛镇民国十一年(1922年)陈炽南总纂《马齐陈氏族谱》14册。
24、见东莞虎门镇北栅《凤冈陈氏族谱》
25、1987年7月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广东省东莞市地名志?虎门镇》。
26、大同显冈乡《陈氏族谱》,誊抄本。
27、见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南海金鱼堂陈氏族谱》: 十卷,首一卷)。
《陈姓迁徙与分布:南雄珠玑巷广府》阅读地址:http://www.91yuer.com/yuer/145492/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