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中考优秀作文点评(安徽芜湖卷)(三)-博天堂登陆
严谨的构思。构思严谨是本文一大特色。文章由陶渊明的诗引出,又由陶渊明的诗来结束,首尾呼应。第二段总领,再举李清照的例子反面论证,下文依次列举陶渊明、刘禹锡、吴均、欧阳修等身世经历来说明平淡是一种享受。行文有条有理,整齐有致。�
飞扬的文采。本文文采飞扬,让人读来舌留余香。原因有二。首先,本文大量引用诗句,使全文充满着诗意美。能引用这么多诗句,可见平时是下了背功的,焉能不得高分。其次,善于组织对偶句和排比句。这些对偶句、排比句不仅增加了语言的美感,也为文章增添了气势。可见,如果不能引用诗句,造一点整齐的句子也是好的。
离别,也是一种享受�
芜湖考生�
初三了,出山了。�
未曾年轻也就苍老的我们,在书海上睁着浑浊不堪的双眼,迷迷糊糊走到了初三的尽头。阳光依旧明媚,甚至火辣,我们乌黑的双眸却似渐渐清晰,清醒背后是对离别的措手不及。�
古语有云:“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又云:“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人们总是热衷于相聚时的欢欣却在离别时备感凄凉。其实离别也不失为一种享受,因为它能将曾经不经意所错失的温暖,一一重现。�
和蔼的数学老师吃力地挪动胖胖的身子,毕业前的最后几节课不知为何一切都慢了下来。奋笔疾书、交头接耳一切不再,有的只是离别前的肃穆,少了几分庄重,多了几分无奈。洁白的粉笔灰顺着阳光缓缓飘落,老师的汗水定格般闪烁夏日的阳光。他一遍遍地问我们:“懂了吗?”然后擦掉,重来。又是一阵没落夕阳的笔灰,搭载着三年执著奉献的爱,在充满了感动的空气中纷纷扬扬。伴随着下课铃声的,是他有些沙哑的无奈。多么希望这节课没有尽头。不善言辞的他,给了我们无疑是最动人的感召——离别是感动的享受。�
虽然老班明令禁止,可同学录还是以 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在“地下”传播,只为在最后的日子里用最简单的文字让记忆活动在纸张中。无意中浏览的同学录上,有的只是脱去了往日浮华外表的真实心声,每个人都努力将自己的影子留在小小的稿纸上,用三年的无间相处,灌输真挚的思想与内心。在这里,没有嘲笑和讥讽,没有自卑与高傲,只有一个又一个不舍的真实的朋友——离别是真挚的享受。�
凶了我们三年的老班,终于抑制不住盈眶的泪水,我们这才明白,外表强悍的她,也有心灵最柔软的地方,那个地方栖息着六十个水晶般纯洁而快乐的孩子。她依旧风风火火地布置班务,却多了几分不舍——离别是珍惜的享受。�
那曾经撒落在角落里的爱与精彩,在离别中悄悄袭来,离别触手可及却让我们喜爱。我们认为已失去的一切,可我们在离别中享受,在享受中离别,这似水年华的曾经。� �
文章好,能打动人,并不一定要语言华丽,真挚的情感也一样动人。可有了真情实感,该怎么去表达呢?看看这篇文章,你就会有启发,那就是——细节之中见真情。数学老师挪动胖胖的身子,洁白的粉笔灰飘落,老师的汗水反射阳光,声音的沙哑等等,都构成了毕业前最动人的细节。读到这里,你是否想到小弗朗士眼中的韩麦尔先生在上最后一课?同学录的传播,无意间的浏览,心灵的触动,是否勾起你的回忆?凶了三年的老班,终于抑制不住盈眶的泪水,你是否也曾见过?�
这些细节都被作者收来,小心安置,轻轻流淌,十分动人。再加上舒缓灵动的语言,成就了考场高分作文。
《2006年中考优秀作文点评(安徽芜湖卷)(三)》阅读地址:http://www.91yuer.com/yuer/12549/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