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第五册文言文语段阅读练习(1)-博天堂登陆
(一)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与谁归?
1、文中的“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指的是( )
a、指“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进退问题。
b、指“古仁人”与“迁客骚人”的不同感情。
c、指“迁客骚人”的“感极而悲”、“其喜洋洋”这两种“览物之情”。
d、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两种心态。
2、文中“是进亦忧,退亦忧”中的“是”解作( )
a、这些 b、这样 c、正确 d、同现代汉语“是”
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译文正确的是的一项是( )
a、不因为外面的影响和自己的失去而悲。
b、不因物好就喜欢,也不因失去它而悲哀。
c、不因为外界环境好高兴,也不因为自己原失意而痛苦。
d、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4、对“微斯人,吾与谁归?”一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微”作“无”或“没有”解。
b、“斯人”特指滕子京。
c、译文是“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d、“吾谁与归”是个宾语提前句。
5、这段文字所引出的全文的中心论点是( )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d、或异二者之为。
6、对文中带点的词“二者之为”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迁客骚人”的行为。b、“古仁人”的心理活动。
c、“迁客骚人”与“古仁人”的行为。
d、“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即“或喜”、“或悲”的两种心情)。
(二)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②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③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④故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本文选自《》,作者孟子是( )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后世常把他和( )并称。
2、本文划分段落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
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的“道”指的是( )
a、道德b、道理c、施“仁政”,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d、道路
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
5、③自然段中所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__。
6、③自然段中“城”、“池”、“兵革”的意思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解释④自然段中加点的词:城固威。
《初三第五册文言文语段阅读练习(1)》阅读地址:http://www.91yuer.com/yuer/11215/
发表评论